8月27日下午,黑龍江省伊春市溪水林場松濤陣陣,2025年第二次“中國好人榜”發(fā)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xiàn)場交流活動在這里舉行。150人(組)身邊好人光榮上榜。
他們來自基層,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以日復一日的堅守、危急時刻的挺身、平凡卻滾燙的日常,告訴我們,何為“中國好人”。
在河北唐山,72歲的老人段思序是一個“雷鋒迷”。從1963年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開始,剛上小學的段思序便踏上了追尋雷鋒的漫漫長路。62年,4000多件雷鋒相關(guān)藏品,堆滿了一屋,更堆疊起段思序一生的信仰。
段思序不僅是雷鋒相關(guān)物品的收藏者,更是雷鋒精神的踐行者。1975年,在醫(yī)療器械廠電工崗位上,他甘做“螺絲釘”;20世紀90年代,他自制“每日一捐箱”,幫助19名困難少年重返校園;2012年,他創(chuàng)辦河北省首個雷鋒精神紀念館,13年來義務(wù)宣講雷鋒故事。段思序深信,“雷鋒故事和雷鋒精神是能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感染人、影響人、塑造人的正能量”。
當段思序用一生踐行雷鋒精神時,湖北省咸豐縣唐崖鎮(zhèn)兩河口村的李賢付一家,正用三代人的堅守,兌現(xiàn)一個跨越91年的承諾。
1934年,紅軍鄂川邊區(qū)獨立團政委馮義發(fā)在戰(zhàn)斗中受傷,途經(jīng)兩河口村時因傷勢過重犧牲。部隊首長懇請李賢付的爺爺照看馮義發(fā)烈士的墓,老人一口答應。
“咱家答應了紅軍,就要講誠信?!币痪涑兄Z,三代人接力。寒來暑往,四季更替,不變的是他們一家對紅軍烈士墓的守護和祭奠。
如今,70歲的李賢付依然住在紅軍烈士墓附近的老屋里,他們守護的紅軍烈士墓已成為咸豐縣紅色教育基地,而他也當起了義務(wù)宣講員。
“人不能忘本啊,如果我不行了,下一輩要繼續(xù)。”李賢付叮囑兒子、告訴孫女,一定要守護好紅軍烈士墓。
從湖北的山坳到新疆的戈壁,“中國好人”的故事里,從不缺“擇一事,終一生”的執(zhí)著。
王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學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負責人。在吐魯番的戈壁灘上,他扎根二十余載,用腳步丈量絲路文明。
2007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王龍帶隊踏查坎兒井,每天凌晨五點出發(fā),趕在40度高溫前鉆進戈壁。最遠的坎兒井要徒步十幾公里,渴了,喝一口坎兒井水,累了,坐在樹下聽老鄉(xiāng)們講“祖輩挖井取水”的往事。一年下來,他和隊員記錄下1108條坎兒井、10萬余條數(shù)據(jù),成為坎兒井保護的“活檔案”。
天山峽谷,王龍帶隊爬懸崖、穿峽谷,新發(fā)現(xiàn)74處文物點;吐峪溝石窟,王龍像“剝洋蔥”一樣揭開千年佛國的秘密;西旁景教寺院遺址,王龍發(fā)現(xiàn)敘利亞文的景教文獻與漢文佛經(jīng)寫在同一張紙上——歷史的脈絡(luò),因他的探尋而更加清晰。王龍常說:“文明的火種,需要我們用腳步去探尋,用真心去傳承?!?/FONT>
有人守護文明,有人守護家人。
四川南充的趙海英,用20年光陰守護腦癱女兒秋華,詮釋著一個母親不離不棄的偉大母愛。
女兒秋華6個月大時被確診為先天性腦癱和唐氏綜合征,醫(yī)生建議“放棄”,趙海英卻緊緊摟住女兒:“只要我活著,就不會放棄你?!?/FONT>
20年來,趙海英帶著女兒四處求醫(yī),悉心教導女兒學習生活技能。2021年,當發(fā)現(xiàn)女兒對川劇變臉表現(xiàn)出興趣時,她請求川劇老師收女兒為徒。
秋華有了師父,趙海英更加忙碌,清晨,她陪著女兒練習變臉基本功;秋華分不清左右,她就在地板上貼滿箭頭標識;秋華練到崩潰摔臉譜,她就撿起臉譜耐心鼓勵。
如今,秋華成為“全國唐氏變臉第一人”。這是一位母親用愛創(chuàng)造的奇跡。
在年長者用歲月書寫堅守時,年輕一代也在用行動證明:“中國好人”從沒有年齡界限。
山東城市服務(wù)職業(yè)學院學生姜昭鵬,在2025年5月10日的職教高考路上,交出了一份“滿分人生答卷”。
那天早上,他和同學乘網(wǎng)約車赴考,同行同學突發(fā)心梗,休克倒在他身上。學過急救的姜昭鵬知道,心臟驟停的“黃金四分鐘”十分關(guān)鍵,他來不及放下書包,就在狹小的車里展開急救——檢查意識、開放氣道、持續(xù)進行胸外按壓,衣服被汗水濕透,胳膊酸麻也不停。
在姜昭鵬全力施救的同時,網(wǎng)約車司機王濤連闖6個紅燈,將15分鐘車程壓縮至7分鐘,為生命營救贏得寶貴時間。
最終同學獲救,姜昭鵬卻錯過了上午的考試。有人問他后悔嗎?這個“00后”說:“考試還有下一次,但生命只有一次?!痹谒砩?,我們看到了年輕一代的擔當。
這些好人來自五湖四海,他們年齡不同、崗位各異,卻都用一言一行深刻詮釋著“中國好人”的精神內(nèi)涵——那是六十二年如一日傳遞雷鋒精神的執(zhí)著,是一家三代信守諾言的守護,是穿越風沙探尋歷史根脈的熱忱,是為愛永不放棄的堅守,是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擔當。
他們,是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yè)奉獻、孝老愛親精神的踐行者。他們,在平凡中鑄就偉大,用信念與堅守匯聚感動中國的溫暖洪流。
這,就是“中國好人”。

掃碼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