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柳北區(qū)深度融合非遺美食技藝傳承與移風易俗
契 機
一個美食產業(yè)的紅火發(fā)展,改變了村民根深蒂固的“體面”觀念,用明明白白的經濟賬讓大家意識到陳規(guī)陋習要不得
深 化
深入挖掘龍?zhí)量廴庵谱骷妓囍刑N含的傳統美德,將其意義重置為品質共享、適度表達、家鄉(xiāng)味道和集體尊嚴的文化新符號
延 伸
品牌建設形成“以質為先、誠信經營”的行業(yè)新風,文明行為從“要求我”轉變?yōu)椤拔乙蟆?,文明蔚然成風,還帶動了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北大門”柳北區(qū)長塘鎮(zhèn),一碗色澤金黃、肥而不膩的扣肉,正悄然改變著這片土地上的鄉(xiāng)風民俗。如今,龍?zhí)量廴膺@道有著近200年歷史的非遺美食,華麗轉身為引領文明新風的“金字招牌”。
◆ 以實實在在的產業(yè)收益除陳規(guī)破陋習
龍?zhí)量廴馄鹪从陂L塘鎮(zhèn)西流村龍?zhí)镣?,這道傳統硬菜曾是當地各類宴席的“標配”,象征主家體面。
“以前你家擺20桌,我家就得擺25桌,借錢也要辦得更‘體面’?!蔽髁鞔妩h總支書記張成回憶,“早年間,別的鄉(xiāng)鎮(zhèn)有老人過世,家人按照當地習俗在祠堂大擺宴席,連辦7天,開席就是60來桌。過后算賬,逝者子女每人都背上了近10萬元的債務?!?/FONT>
如何才能改變村民根深蒂固的觀念?這個美食產業(yè)的紅火發(fā)展帶來了契機。
2016年,返鄉(xiāng)青年陸德全傳承父親手藝創(chuàng)立品牌,并推動“龍?zhí)量廴庵谱骷妓嚒绷腥肓菔蟹俏镔|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他創(chuàng)辦標準化手工作坊,組織村民進行小規(guī)模量產銷售,產品不僅在當地銷售,還深受柳州各地群眾喜愛,年銷售額突破80萬元,累計銷售超過1.5萬碗。
“快到銷售旺季,我都會提前請一些村民來作坊參與加工制作??廴怃N售完后,給他們分紅?!标懙氯f,春節(jié)前要忙整整一個月,忙完下來,每個人都能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這一產業(yè)帶動村民們參與扣肉制作銷售,還延伸出原材料種養(yǎng)、加工、文旅等產業(yè)鏈,人人都從中受益。
“這是一筆明明白白的經濟賬,讓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從龍?zhí)量廴庀嚓P產業(yè)中獲得的實利,遠勝于在宴席上盲目攀比隨禮帶來的‘虛面子’。節(jié)省下來的錢,還可用于擴大生產實現增收?!睆埑杀硎尽?/FONT>
與此同時,村“兩委”不厭其煩地上門做工作,龍?zhí)镣瓦€成立了由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能人代表和村民骨干組成的“龍?zhí)量廴馕拿骼硎聲?,針對村里紅白事,從宴席成本的預算控制入手,逐步引導,讓大家意識到“節(jié)儉也能辦大事”。就這樣,村民的觀念漸漸轉變。
◆ 以文化認同引導村民自覺提升文明素養(yǎng)
“我們深入挖掘龍?zhí)量廴庵谱骷妓囍刑N含的‘物盡其用、珍惜食材’等傳統美德,在非遺傳承過程中,積極探索文化傳承與移風易俗的結合點,剝離其炫富攀比的舊標簽,將其意義重置為品質共享、適度表達、家鄉(xiāng)味道和集體尊嚴的文化新符號?!绷眳^(qū)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
陸德全和鄉(xiāng)廚們創(chuàng)新開發(fā)標準碗裝扣肉,推廣小份扣肉、簡約宴席等新理念,并將其融入修訂后的村規(guī)民約,使之成為精簡宴席的首選標桿。村民們積極響應,用精致小份扣肉替代傳統大份鋪張,既保留非遺美食精髓,又有效遏制浪費,降低宴席成本。
名聲在外的龍?zhí)量廴馕姸嗳饲皝?,向當地廚師或傳承人學習制作技藝?!褒?zhí)量廴馕拿骼硎聲睂⒁骑L易俗理念深度嵌入扣肉制作培訓課程,潛移默化地進行文明引導。
陸德全家對面的空地,原本是用于大操大辦的傳統紅白宴席場地。村里利用項目資金,將這里改造成文化小廣場。如今,小廣場既是宣傳陣地又是休閑鍛煉場所,也是議事場所,村里活動組織、“文明餐桌”討論、重大事項協商等都在此進行。
在村口路邊,新立了一塊由村民們自發(fā)捐款設立刻有“龍?zhí)镣汀泵值拇笫^,完工后的剩余款項成為村里的獎學基金。為了能讓此處路面更寬敞,不影響會車,石頭所處位置也是村民從自家地里讓出來的?!皬拇謇锎笮∈露伎吹贸?,村民的文明素養(yǎng)明顯提升?!睆埑烧f。
◆ 以品牌效應帶動村民從“要求我”變?yōu)椤拔乙蟆?/STRONG>
近年來,柳北區(qū)一直在大力打造“龍?zhí)量廴狻狈沁z品牌,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也在積極助力。2020年、2022年,陸德全帶著龍?zhí)量廴鈨纱蔚巧涎胍暶朗硻谀?。央視鏡頭下的“非遺名片”極大增強了村民的自豪感和集體榮譽感。大家主動維護生產標準,形成“以質為先、誠信經營”的行業(yè)新風,文明行為從“要求我”轉變?yōu)椤拔乙蟆?,文明蔚然成風。
自2017年起,陸德全聯合居柳少數民族群眾多次舉辦民族文化交流活動。2023年“五一”期間舉辦的第三屆民族團結蘆笙比響大賽,吸引來自柳州周邊及外省141支隊伍參賽,觀眾近5萬人次;國慶期間的蘆笙超級比響嘉年華同樣反響熱烈。
活動期間,村里每家每戶都有人自發(fā)參加志愿服務隊,引導停車、維持秩序、做好后勤。對于遠道而來的參賽隊伍,大家自由分配,各自領回家免費安排食宿。
文化品牌建設帶動了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村民開發(fā)扣肉制作體驗項目,吸引游客前來品味美食、感受文化。大型蘆笙比賽等節(jié)慶活動期間,周邊農家樂、特色小吃攤點生意火爆,有村民兩天收入超萬元。
觸手可及的實效,讓村民真切感受到文明新風帶來的福祉。這份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既筑就了群眾自覺踐行新風尚的堅實根基,更為移風易俗工作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讓文明新風吹遍鄉(xiāng)野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