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榕江縣洪災救援中的“中國式團結”
洪峰退去后的貴州省榕江縣城,那片被淤泥覆蓋的“村超”球場,正一點點顯露出它熟悉的輪廓,見證著這座小城從激情燃燒的綠茵場到眾志成城的抗洪前線的非凡歷程。從賽場的歡呼到災區(qū)的堅守,榕江人用最質樸的行動,書寫出一篇震撼人心的精神答卷。
/ 從賽場到災區(qū) /
熾熱民風里裹著淳樸情
“村超”火爆出圈時,榕江人的熱情如春日暖陽,溫暖而純粹。賣魚大叔放下秤桿,走上球場守門,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守護著心中的夢想;苗族阿婆提著自家熬制的酸湯魚,熱情地招呼游客加餐;村民們敞開自家院子,讓外地車輛停放,那份豁達與友善,讓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都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這份熱忱,成為了“村超”最獨特、最動人的“村味”,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然而,當洪水如猛獸般涌進縣城,這份熱忱瞬間化作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在災難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寨蒿鎮(zhèn)的王阿婆凌晨三點就起床,在昏暗的燈光下忙著收菜。她把剛摘下的黃瓜、豆角一捆捆地堆在三輪車上,嘴里念叨著:“救災的娃娃們得吃口新鮮的。”那樸實的話語,飽含著對救援人員的關愛。
車江大壩的侗族大哥們支起十幾口鐵鍋,熊熊的爐火映紅了他們的臉龐。臘肉在鍋中翻炒得噴香,大哥們的手腕因為長時間顛勺而發(fā)僵,但他們只是簡單地扒兩口冷飯,就又接著忙碌起來。這些在“村超”賽場外默默遞水遞糧的身影,此刻成為了抗洪一線最堅實的后盾,用行動詮釋著什么是無私奉獻和友愛互助,文明新風在熱氣騰騰的人間煙火中具象化。
“炒完這鍋就送!”64歲的吳家芝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說道。她把灶臺從家搬到了食堂,環(huán)境變了,但那份熱情從未改變。舉辦“村超”時,她是榕江縣忠誠村足球隊啦啦隊成員;洪災來臨后,她帶著家人連續(xù)6天守在灶臺前,精心烹飪著每一份飯菜。
抗洪中,榕江共做出盒飯46.9777萬份!這一驚人的數字背后,是榕江人民團結奮戰(zhàn)、守望相助的暖心力量。
/ 從歡呼到堅守 /
體育精神閃耀抗洪一線
“倒掛金鉤”的精彩進球畫面還在網上熱傳,那驚艷的一腳仿佛還帶著賽場上的激情與活力。當洪水漫過球場,月寨村足球隊副隊長李敏杰脫下球衣,換上救援服,化身救援向導,帶領消防、武警官兵穿梭在齊胸深的洪水中。“老人、孩子優(yōu)先!”李敏杰的吼聲穿透雨幕。6月25日凌晨,他連續(xù)36個小時未合眼,和隊員用沖鋒舟轉移被困群眾,手指被繩索磨得血肉模糊。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體育精神的另一種詮釋,那就是在困難面前團結協(xié)作、勇往直前。據榕江縣應急管理局統(tǒng)計,月寨村足球隊累計救出300余人。
賽場上,人們?yōu)槊恳粋€精彩的進球而沸騰,歡呼聲、吶喊聲此起彼伏;而此刻,這片曾經充滿激情的土地變成了清淤大軍的主戰(zhàn)場。武警戰(zhàn)士們在齊膝的淤泥里奮力清理街道,他們的身影在泥濘中顯得格外高大。累了,他們就趴在鏟車上歇幾分鐘,然后又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干部們帶著村民拿著鐵锨、推著斗車,一鏟一鏟地清理著淤泥。有人手掌磨出了血泡,只是簡單地纏上布條,就又接著干了起來。他們在抗洪中的拼勁和堅韌,讓我們看到了體育精神在抗洪一線的延續(xù)和升華。
/ 從流量到暖流 /
八方支援匯聚中國溫度
“村超”的火爆讓榕江這個名字傳遍全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當洪災襲來,這份關注瞬間化作了一股股暖流,從四面八方涌向這座小城。新疆大叔阿里木江·哈力克帶著11頭牛趕到安置點,來不及休息便迅速支起大鍋,開始燉煮牛肉。“我把榕江當第二故鄉(xiāng),家里有事,必須來!”阿里木江樸實的話語,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深情。
寧夏“跪行巨人”胡雷輾轉三天,克服了重重困難,把10萬元物資送到了縣城。他說:“看‘村超’時為他們鼓掌,現(xiàn)在該為他們搭把手?!边@位身殘志堅的勇士,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大愛無疆。企業(yè)家陳光標帶著2000萬元物資抵達后,沒顧上休息就跟著清淤隊伍一起忙碌起來?!啊宄屛铱吹街袊说木珰馍?,現(xiàn)在該護著這份精氣神?!彼脑捳Z堅定而有力,讓我們看到了企業(yè)家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愛心在繼續(xù)傳遞,貴陽的商戶送來礦泉水和面包,為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提供了基本的物資保障;網友們在直播間里刷著“榕江加油”,那一句句溫暖的話語,如同點點星光,匯聚成了照亮黑暗的希望之光。就像“村超”時全網為進球歡呼那樣,此刻,全國人民用不同的方式,為這座小城加油鼓勁,讓榕江感受到了來自全國的關愛和支持。
球場會重啟,團結不散場。眼下,榕江人已經開始念叨:“球場得好好整整,7月26日的比賽不能黃?!标柟庀拢腥嗽谇逑幢谎偷那蛞?,有人在晾曬受潮的鑼鼓,淤泥里鉆出的小草,正悄悄探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