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保國工作照。 吳倩供圖
榜樣說 “我雖讀書不多,但我知道:螺絲擰緊了,機器才不會散;人踏實了,路才能越走越寬。我會一如既往地加強學習,做一個懂技術、有能力的基層工程建設者?!?/FONT>
王保國,男,回族,1978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萬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廠廠長、助理工程師,曾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勞動模范”“全國住建系統(tǒng)勞動模范”等稱號。今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今年47歲的王保國,已經與工程行業(yè)相伴32載。他從一名普通泥瓦工成長為“全國勞動模范”的歷程充滿了拼搏與奮進。
王保國初中畢業(yè)后便踏入社會,來到工地上開啟學徒生涯,干過搬磚、和水泥、抬鋼管支架等體力活。但他從不滿足于現(xiàn)狀,深知知識與技能才是改變命運的鑰匙,便利用業(yè)余時間自學了電焊、維修等技術,為自己的未來打開了新的大門。
2001年,王保國進入寧夏萬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在這里,他涉足了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房建工程、天然氣安裝工程等領域,每一次“跨界”都是一場全新的挑戰(zhàn)。當時,靈武市建設商貿大樓時,工地上的塔吊突然出現(xiàn)故障,無法正常工作。工地負責人和工友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尋找維修塔吊的技術人員。危急時刻,王保國挺身而出,憑借之前積累的知識和敢于嘗試的勇氣,僅用半小時就解決了問題。
在日常工作中,王保國從未停止學習,他購買了大量電路、機械、施工方面的書籍,利用業(yè)余時間認真學習。他常常蹲在拌合機旁,仔細觀察其傳動結構,留在施工現(xiàn)場拆裝零件,反復試驗。設備一旦出現(xiàn)故障,他總能憑借扎實的知識儲備和敏銳的觀察力,迅速找準問題并加以解決。
“笨鳥先飛,解決問題靠的是扎進問題里的那股勁兒?!边@句話,王保國常掛在嘴邊,成為他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
2016年,寧夏萬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靈武市朔方路天然氣安裝工程。施工中,檢測儲氣井、更換井頭、加固儲氣井等工作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當時,國內具有行業(yè)先進水平的檢測公司完成同類儲氣井檢測不僅收費高昂,而且需要7至10天才能完成。時間緊迫,王保國帶領團隊迅速梳理檢修頭緒,晝夜奮戰(zhàn)。經過三天兩夜的連續(xù)作業(yè),他們成功完成了任務,打破了國內檢測公司的檢測紀錄。
2024年,公司以產業(yè)鏈模式投入2600萬元成立了智能制造廠,王保國被委以重任,擔任智能制造廠廠長。他每天在車間工作16個小時,與高級工程師探討數控知識,研究機械臂操作原理。憑借自己的努力,他繪制了五六十種零件圖紙,并成功投入生產使用。
多年來,王保國先后參與建設各類工程52項,其中包括11項政府重點工程。他提出技術改革17項,自學CAD設計制作機械用零件12件。他帶領的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為公司申請了7項技術專利,各類技術創(chuàng)新累計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400余萬元。
王保國表示,“我雖讀書不多,但我知道:螺絲擰緊了,機器才不會散;人踏實了,路才能越走越寬。我會一如既往地加強學習,做一個懂技術、有能力的基層工程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