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新課標對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作了說明:“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毙〗M合作學習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培養(yǎng)了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安靜的課堂也由此熱鬧起來。但部分教師為了形式上的熱鬧,沒有真正發(fā)揮出在這些座位變換和熱鬧場面后合作學習的功效。
一、在自主的基礎上有效合作
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三袋麥子》一文時,教師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討論“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最好?”布置完任務后,學生便開始討論??僧斦垖W生發(fā)言時,他們很多時候都在互相推諉,有的組幾分鐘過去了還沒有確定誰來發(fā)言,誰做記錄;有的組則一直由學習好的同學唱獨角戲,而其他人則充當看客。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生生互動的學習形式,也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一種基本途徑,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別人共享,從而擁有分工協(xié)作的機會,擁有討論空間和時間。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分配,根據(jù)個人個性、特長等合理分工,給所有學生平等參與的機會。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人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學得生動活潑,感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fā)言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并把自己的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
二、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展開探究
有時,老師讓學生初讀課文后便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相互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沙霈F(xiàn)有一半的學生沒有進入合作學習的狀態(tài),有的學生在讀,有的學生相互嬉鬧,或為了誰讀哪一部分而爭論不休,整個過程看似熱鬧,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交流與互動。
合作學習的目的是把學生不同的思想進行優(yōu)化整合,將個體自主學習的成果轉化為全體共有的成果,發(fā)揮學生集體智慧,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前應該先思考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要思考合作學習的內容有無價值。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探究和討論價值,問題要有開放性。一個好的課題本身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合作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形成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思考學生對合作學習的內容有無準備。如學生在初讀課文后對課文內容并不熟悉,教師沒讓學生做好充分準備就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來讀一讀,這導致了合作效率的低下。
在合作學習前,教師要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再進行探究和交流。因此,以上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這樣安排:先讓學生挑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再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想好后跟同學談談??梢?,只有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展開的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
三、在教師引導下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在執(zhí)教《動物的互惠互助》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可以以小解說員、小導游的身份來解說與動物互惠互助的過程,也可以把互惠互助過程編成故事來告訴大家,還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xiàn)給大家看。而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完全讓學生自由組合與討論,場面看似喜人卻很混亂。
在學生合作學習前,教師應該適度點撥、指導。在《動物的互惠互助》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選擇一對有互惠互助關系的動物,用表演或解說的形式展示它們的互動過程,讓學生先有初步的印象,再進行分組學習,從而做到心中有數(shù)。
合作小組的建立是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教師如果讓學生自由組合,就會使興趣相投、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走到一起,從而讓學習相對困難的學生成了這節(jié)課的旁觀者。因此,小組合作可以采用異質分組的方式,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性別、個性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教師要最大程度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思考狀態(tài)及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實踐中必須根據(jù)實際需要組織小組學習,并始終監(jiān)控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習的方式。只有這樣,每位學生才能在合作中學有所獲,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